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C01B03-04-02)资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乌鲁木齐 830011)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Urumqi 830011,Xinjiang,China)
seismic activity; parameter combination; integrated parameter Rt of seismic activity; stability of seismic activity; test of prediction ability; Tianshan area
备注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C01B03-04-02)资助.
通过计算分析新疆北天山地区、南天山东段地区、南天山西段的柯坪块区及喀什—乌恰交汇区中强震前地震活动性总体状态参量Rt的变化特征,给出了各区中强震发生时间和强度基于Rt值的判定指标。Rt≤0.89可作为北天山地区1年内发生5.1~6.0级地震的指标; Rt≤0.79可作为南天山东段1年内发生5.4~6.0级地震的指标; Rt≤0.85可作为柯坪块区1.5年内发生6级地震的指标; Rt≤0.88可作为喀什—乌恰交汇区1年内发生6~7级地震的指标。
Tianshan Seismic Belt in China was divided into four areas:North Tianshan,the east of South Tianshan,Keping Block and the Kashi-Wuqia junction region.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result of Rt,the integrated parameter of seismic activity,before mid-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four areas,we gave the Rt-based criterion for judging the time and strength of mid-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areas.Rt≤0.89 can be as the judge index of MS5.1-6.0 earthquake occurring within one year in North Tianshan; Rt≤0.79 can be as the one of MS5.4-6.0 earthquake occurring within one year in the east of South Tianshan; Rt≤0.85 can be as that of MS6.0 earthquake occurring within 1.5 years in Keping Block; Rt≤0.88 can be as that of MS6-7 earthquake occurring within one year in the Kashi-Wuqia junction region.
引言
王林瑛(2006)在借鉴前兆综合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地震活动性多参数总体状态参量Rt,并将其应用于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强震研究,总结了Rt在强震发生前后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依据Rt的变化特征判定研究区域地震活动的稳定状态是可行的,可作为综合分析该区域地震活动是否处于临界状态的参考依据。
笔者应用地震活动性总体状态参量Rt,研究了新疆天山地区中强震前Rt的变化特征,并给出了不同区域中强震发生时间和强度的判定指标。考虑到区域地震活动状态的差异性和预报的实际意义,笔者将Rt应用到较小的区域范围进行研究。同时,在王林瑛(2005)选择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基础上,增加了震级—频度曲线与G-R关系式的偏离程度η值、地震非均匀度GL值和响应比Y值作为预测因子。
1 资料选取
考虑到资料完备性和震级越小随机性越强等因素,笔者采用1970~2006年新疆区域台网的MS≥2.5地震目录(具体震级下限因研究区不同而不同),根据区域构造特征和历史地震活动特点,将新疆境内天山地震带划分为4个研究区:北天山地区(42.6°~45.5°N,80.0°~87.5°E)、南天山东段地区(40.5°~43.0°N,80.5°~90.5°E)、南天山西段柯坪块区(38.8°~42.5°N,75.6°~81.0°E)和喀什—乌恰交汇区(37.8°~41.0°N,72.3°~76.0°E)(图1)。
研究中分别选取不同的时间窗长和步长计算分析Rt值,通过对比中强地震前不同时间窗长和 步长Rt的异常特征,来确定最佳预测时间窗。研究中选用的地震活动性参数有:时间熵Qt(平静、丛集等)、地震能量分布特征量b值、地震平均震级M值(缺震)、地震频度N值、地震调制比Rm、震级—频度曲线与G-R关系式的偏离程度η值、地震非均匀度GL值和响应比Y。这些地震活动性参数表征了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频次、震级结构、震级强度和外因调制作用,比较全面地刻画了地震活动性的各方面特征。其中b值、η值均与震级或平均震级强度有关,而Rm和响应比Y的物理性质一致,二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陆远忠等,2002)。在对不同的区域选用地震活动性参数组合时,我们尽量避免选择相关的参数进行组合,以便各参数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王林瑛,2005)。
2 研究方法
2.1 地震活动性总体状态参量Rt地震活动性总体状态参量Rt主要用于研究地震活动所处的稳定状态(王林瑛,2006),将地震活动多参数描述的总体稳定性作为预测参量,综合分析地震活动总体状态特征。该参量以各预测因子多年的平均值作为分析的背景依据,将背景值视为平稳活动态的参考。根据背景参量与变化参量的相关性分析(陈希孺,1996),得出总体状态参量Rt。当Rt接近1时,表明此阶段的地震活动性与背景状态接近,处于平稳态; 当其明显偏离1时,表明此阶段的地震活动性与背景状态明显偏离,处于活跃态,由此可判定地震活动状态的稳定性。
设xij(i=1,2,…,5; j=1,2,…,n)为预测因子。本研究取5个因子,当i=1~5时,分别表示不同的预测因子; 当j=1~n时,分别表示从t1至tn各个时段。为计算相关系数,每个预测因子的时间变化量用相应时间序列的最大值进行归一化处理,每个时间段Rt值由下式计算:
Rj=S0j /(S02)1/2·(Sj2)1/2, j=1, 2,…,n.(1)
其中,
S0j=1/5∑5i=1(x^-i-X^-)(xij-x^-j), j=1, 2,…,n; (2)
S20=1/5∑5i=1(x^-i-X^-)2; (3)
S2j=1/5∑5i=1(xij-x^-j)2, j=1, 2,…,n.(4)
而
X^-=1/5∑5i=1x^-i; (5)
x^-i=1/n∑nj=1xij, i=1, 2,…,5; (6)
x^-j=1/5∑5i=1xij, j=1, 2,…,n.(7)
式中x^-j为不同预测因子的算术平均值。
2.2 预测检验方法使用综合考虑漏报率和虚报率的R值来检验该方法的预测效能,其计算公式(王林瑛,2006)为
R=1-(虚报次数)/(发出预测总数)-(漏报次数)/(应预报总次数).
预测评分最好为R=1,即漏报率为0、虚报率为0; 最差为R=-1,即漏报率为1、虚报率为1。
异常指标达到后的发震条件概率为:P=(n+1)/(N+2),其中n为异常出现后发生地震的次数,N为异常出现的总次数。
3 计算结果分析
3.1 北天山地区北天山西段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近EW向和NW向构造带构成,现今地震活动较频繁,1970年以来地震活动水平为5~6级(朱令人,2002)。北天山地区不同时间窗长和步长、不同地震活动性参数组合的总体状态参量Rt值计算结果显示,选取震级下限M0=3.0,时间窗长24个月、滑动步长1个月,缺震、频度、时间熵、η值、响应比参数组合,得到的Rt值中期映震效果最佳(图2a)。该区发生的6组5.1级以上地震中,有5组震前1年状态参量Rt值出现不稳定波动变化。该区1970年以来共出现5次Rt≤0.89,1年内都对应了MS≥5.1地震。由此可见,对北天山地区而言,当Rt≤0.89时,该区地震活动处于不稳定状态,发生MS≥5.1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反之,则认为该区地震活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发生MS≥5.1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因此,Rt≤0.89可作为北天山地区发生MS≥5.1地震的异常指标。
当Rt≤0.89出现后,预测该研究区1年内的发震概率P=(5+1)/(5+2)=0.86,R=1-0/5-2/6=0.67。
3.2 南天山东段受塔里木盆地向北的推挤作用,南天山东段构造走向相对单一,基本呈EW向,1970年以来是5~6级地震活动区(朱令人,2002)。南天山东段地区不同的时间窗长和步长、不同地震活动性参数组合的总体状态参量Rt值计算结果显示,选取震级下限M0=3.0,时间窗长24个月、滑动步长2个月,缺震、频度、时间熵、GL、Rm参数组合,得到的Rt值中期映震效果最佳(图2b)。该区发生的6组5.4级以上地震中,有5组在震前1年状态参量Rt值出现不稳定波动变化。该区1970年以来出现了6次Rt≤0.79,其中仅1次1年内未对应MS≥5.4地震。由此可见,对南天山东段而言,当Rt≤0.79时,该区地震活动处于不稳定状态,发生MS≥5.4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反之,则认为该区地震活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发生MS≥5.4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因此,Rt≤0.79可作为南天山东段发生MS≥5.4地震的异常指标。
当Rt≤0.79出现后,预测该研究区1年内的发震概率P=(5+1)/(6+2)=0.75,R=1-1/6-0/6=0.83。
3.3 柯坪块区柯坪断块位于南天山构造带西段、塔里木盆地的西北缘,由多组NE走向的断裂构成,是6级强震活动较频繁的区域(朱令人,2002)。柯坪块区不同的时间窗长和步长、不同地震活动性参数组合的总体状态参量Rt值计算结果显示,选取震级下限M0=3.0,时间窗长24个月、滑动步长1个月,缺震、频度、时间熵、η值、响应比值参数组合,得到的Rt值中期映震效果最佳(图2c)。该区发生的6组6级以上地震中,有4组在震前1年状态参量Rt值出现了不稳定的低值波动变化,1组震前1.5年Rt值出现低值变化,1组震前2.5年Rt值出现低值变化。该区1970年以来出现了6次Rt≤0.85,其中仅有1次1.5年内未对应MS≥6地震。由此可见,对柯坪块区而言,当Rt≤0.85时,该区地震活动处于不稳定状态,发生MS≥6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反之,则认为该区地震活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发生MS≥6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因此,Rt≤0.85可作为柯坪块区发生MS≥6地震的异常指标。
当Rt≤0.85出现后,预测该研究区1.5年内的发震概率P=(5+1)/(6+2)=0.75,R=1-1/6-0/6=0.83。
图2 各研究区地震活动总体状态参量Rt值时序曲线(a)北天山地区;(b)南天山东段地区;(c)柯坪块区;(d)喀什—乌恰交汇区
3.4 喀什—乌恰交汇区喀什—乌恰地区位于帕米尔弧的北端,处于南天山地震带、西昆仑山带和塔里木地台的喀什新生代坳陷带衔接地带,构造运动强烈,是6~7级地震主体活动地区(朱令人,2002)。喀什—乌恰交汇区不同的时间窗长和步长、不同地震活动性参数组合的总体状态参量Rt值计算结果显示,选取震级下限M0=3.0,时间窗长为24个月、滑动步长为2个月,缺震、频度、时间熵、b值、响应比值参数组合,得到的Rt值中期映震效果最佳(图2d)。该区发生的5组6级以上地震中,有4组震前1年状态参量Rt值出现了波动变化。该区1970年以来出现了5次Rt≤0.88,其中仅1次1年内未对应MS≥6地震。由此可见,对喀什—乌恰交汇区而言,当Rt≤0.88时,该区地震活动处于不稳定状态,发生MS≥6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反之,则认为该区地震活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发生MS≥6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因此,Rt≤0.88可作为喀什—乌恰交汇区发生MS≥6地震的异常指标。
当Rt≤0.88出现后,预测该研究区1年内的发震概率P=(4+1)/(5+2)=0.71,R=1-1/5-1/5=0.60。
3.5 综合分析表1列出了各研究区基于Rt值的预测指标。由表1可见,各个研究区的Rt值异常指标下限较为一致,在0.79~0.9之间,这与王林瑛(2006)得到的西部地区Rt值异常下限0.80比较接近。Rt值总体变化特征表现为中强震平静时段Rt值较平稳,接近1; 活跃时段则出现不稳定低值波动变化。由于各个研究区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水平的差异,Rt值变化特征不同。南天山东段和西段各研究区平静期的Rt值波动幅度比北天山地区大,尤其是在中强震前平静时段,北天山地区Rt值较稳定,而其他区域则存在不稳定的小幅波动变化。这与南天山地区相对于北天山地区地质构造复杂、中等地震较为活跃的情况是一致的。
表1 各研究区基于Rt值的预测指标
表1表明,不同区域地震活动的临界状态具有区域特征。比如北天山地区出现Rt≤0.89的地震活动不稳定状态时,可预测该区1年内有可能发生5.1~6.0级地震,概率为0.86; 南天山东段出现Rt≤0.79的地震活动不稳定状态时,可预测该区1年内有可能发生5.4~6.0级地震,概率为0.75; 柯坪块区出现Rt≤0.85的地震活动不稳定状态时,可预测该区1.5年内有可能发生6级地震,概率为0.75; 喀什—乌恰交汇区出现Rt≤0.88的地震活动不稳定状态时,可预测该区1年内有可能发生6~7级地震,概率为0.71。各研究区的发震概率和R值表明,Rt值在天山地震带(新疆境内)具有较好的映震能力和预测效果。
4 结论
笔者选取北天山地区、南天山东段、柯坪块区和喀什—乌恰交汇区作为研究区,分别研究了各研究区中强震前地震活动总体状态参量Rt值的变化特征,并提取了中强震发生时间和强度的判定指标。结果表明:
(1)依据Rt值的变化特征,可定量判定区域地震活动状态是否由稳定的平静阶段进入了不稳定的活跃阶段。各研究区的Rt值的映震(中强地震)情况表明,不同研究区地震活动的稳定状态与中强震的发生有较密切的关系:当地震活动处于平静阶段时,Rt值在1附近波动变化; 反之,当地震活动处于相对活跃时段时,Rt值出现低值波动变化。故可用总体状态参量Rt值判定不同研究区中强震孕育的状态。
(2)由于各个研究区地质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水平的差异,南天山东段和西段各研究区平静期的Rt值波动幅度比北天山地区大。
(3)Rt值在各研究区均具有较好的映震能力和预测效果。北天山地区出现Rt≤0.89时,可预测该区1年内有可能发生5.1~6.0级地震; 南天山东段出现Rt≤0.79时,可预测该区1年内有可能发生5.4~6.0级地震; 柯坪块区出现Rt≤0.85时,可预测该区1.5年内有可能发生6级地震; 喀什—乌恰交汇区出现Rt≤0.88时,可预测该区1年内有可能发生6~7级地震。由此,可为这些区域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中期判据。
(4)考虑区域差异和地震活动性参数间的关联,对不同研究区选取不同的时间窗长和地震活动性参数组合,通过调整参数组合和窗长、步长,最终确定不同研究区的最佳组合。
本文在研究中得到王林瑛研究员的指导和帮助,在此深表谢意。
- 陈希孺.1996.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陆远忠,李胜乐,邓志辉,等.2002.基于GIS的地震分析预报系统[M].成都:地图出版社.
- 王林瑛,陈学忠,朱传镇,等.2006.地震活动性总体参量Rt及其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地震,26(2):54-60.
- 王林瑛,吴忠良,陈佩燕.2005.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相关性[J].地震学报,26(增刊):169-174.
- 朱令人.2002.新疆通志(十一卷,地震志)[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