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地壳所中央公益性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基金(ZDJ2007-4)资助.
(Institue of Crustal Dynamics,CEA,Beijing 100085,China)
earthquake precursory observatory device,dynamic monitoring,dynamic alerting
备注
基金项目:地壳所中央公益性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基金(ZDJ2007-4)资助.
针对前兆设备实时监控过程中动态实时信息的传输问题,提出了一种实现前兆设备动态报警、动态监控功能的解决方案,并在实际设备和网络环境中进行了应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After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the Tenth Five-Year Plan,automation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the working process of the earthquake precursory observatory network,which includes data collecting,data importing and data synchronizing etc.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Real-Time monitoring for the devices with the widely using of the earthquake precursory devices,but the stipulation implemented by the devices is lack of dynamic information transferring conventions.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ethod to solve this problem and implement the functions of dynamic alerting and dynamic monitoring in a simple way.Also this paper shows the framework and work flow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method in a real project and it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引言
“十五”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前兆分项实现了前兆设备网络化通讯(中国地震局,2005a; 王秀英等,2008),并以网络通讯为基础,实现了前兆设备WWW服务、FTP服务以及通讯规程为前兆设备特别定制的数据传输协议服务(王秀英等,2004,2005),从而实现了前兆设备以多种网络通讯协议进行前兆观测数据的传输。
网络通讯方式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和汇集的便捷性。目前,利用定制的数据管理软件,依据网络通讯协议,前兆观测系统基本实现了从前兆设备数据采集到数据汇集入库的自动工作流程,即:数据管理软件定时从前兆设备获取观测数据并入库到本地数据库,然后逐级同步到所在区域中心数据库和国家中心数据库,最终实现全国地震监测网络观测数据准实时传输。
前兆设备网络通讯功能的实现,不仅可以方便观测数据的通讯传输,而且对于设备本身,通过应用层协议的实现,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简化用户对设备的操作控制,便于用户对设备的远程管理(王秀英等,2008)。
随着“十五”前兆观测系统进入正常运行,前兆台网技术人员每天需要应对不定时间、不定规律的前兆观测设备突发状况,对前兆设备进行动态监控和管理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本文讨论了目前前兆观测设备在动态监控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对实际工作中实现前兆设备动态监控功能有所帮助。
1 前兆设备动态监控报警信息定义
不同人员、不同设备对前兆监控信息和报警信息有不同的解释和定义,为方便后面的叙述,在此将其在本文中及实现实例中的含义予以说明。
1.1 动态监控信息监控信息用来描述前兆设备正常运转的一种状态信息,可以是前兆规程中已经定义的一种设备状态信息,也可以根据前兆设备自身需要另外定义。为方便服务端对监控信息识别,需要定义统一的监控信息格式。
前兆设备正常运行时,按设定时间间隔定时向监控服务端重复发送此消息,确保动态监控服务端软件可以在约定时间接收该信息,将其识别为运行正常设备; 反之,超过约定时间服务端软件没有收到这个消息,即认为前兆设备死机或发生意外状况,可以马上发出警报通知相关技术人员排除仪器故障,最大限度减少设备观测数据缺失。利用动态监控功能可以使前兆台网/台站工作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发现有问题的设备并尽快采取应对措施。
1.2 动态报警信息报警信息根据前兆设备观测目的和运行状态不同可以有多种约定,如:观测设备记录到超过设定阈值、设备被非法访问、设备运行状态发生突变,诸如交流电停电、直流电压低等以及其他影响设备正常运行或监测的突发状况等都可以作为报警信息。根据使用目的不同,一种前兆设备可以产生多种报警信息。
本文实例中前兆设备除观测水位、水温、油井压力等信息外,还有一个通道作为前兆设备运行现场防盗监控,当设备监测到无人运行现场有人员进入时,即产生报警信息,并通过报警功能发送给监控服务端。
无论以记录事件、工作电压还是其他状态突变作为报警信息,这些信息本身都是具有突发性和随机性的小概率事件,同常规的数据观测记录工作不同,需要一种特定的方式实现对该类信息的动态通知和监控。
2 前兆设备动态监控报警面临的问题
地震前兆设备通讯协议主要解决观测数据传输和设备状态控制功能(中国地震局,2005a),以满足设备最基本的传输需求; 但“十五”项目完成后,高速地震行业网取代了“九五”数字化项目中电话拨号的通讯方式(中国地震局,2005b),通讯线路可以保持实时在线,为前兆设备实现更多动态监控功能提供了链路条件,但目前前兆设备通讯协议中对设备动态信息实时获取的控制还存在不足。
随着前兆设备在全国的大规模运行,对前兆设备进行动态监控以获取设备最新工作状态并以直观的方式展现给用户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直观地显示设备动态运行信息不仅可以提升整个前兆观测网络的自动化工作程度和展示度,而且可以方便前兆台网和台站的工作人员对前兆设备实时工作状态进行跟踪和控制。但以现有通讯协议实现前兆设备的动态监控报警功能,无论从仪器端还是监控服务端都不能很好解决,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设备监控服务端如果要获取最新设备状态信息,必须不停地同前兆设备建立连接,发送命令。这种操作的最终结果是前兆设备不停地接收监控端的发包并要对其进行处理,消耗了前兆设备大量的处理时间,影响正常的数据采集和通讯功能。
(2)大量的接收监控服务端的发包还会造成前兆设备日志记录的无限增长,有可能超过设备预期存储空间,出现观测数据无法正确保存的情况。
(3)对于监控服务端来说,如果需要同时监控多台前兆设备,需要不停地向多个设备发包并接收返回信息。大量的监控包信息会占据一定的网络带宽,尤其对于利用GPRS/CDMA(赵刚等,2004; 王秀英等,2006a; 何案华等,2008)无线通讯的前兆设备来说,这种带宽影响更加明显。
由于上述问题前兆设备的动态监控功能始终没有得到很好地实现。目前,前兆设备利用网络功能可以很好地实现观测数据的传输,但对前兆设备动态监控还需要从根本上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实现方法,使之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以满足对前兆设备实现实时动态监控的实际需求。
3 前兆设备动态监控报警功能设计及实现流程
3.1 动态监控报警功能设计现有的通讯协议主要针对观测数据传输和设备状态设置,缺少对设备动态信息传输的约定。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对前兆设备通讯协议中动态信息传输特别进行了扩充,增加了定义前兆设备动态监控信息、动态报警信息工作模式和信息发送格式的内容。利用新的动态信息传输约定成功地解决了动态监控信息和动态报警信息的实时发送和接收,而且不会对网络通讯的带宽造成影响,不会增加仪器设备端的负担。
(1)实现思路
“十五”前兆设备通讯规程定义的基本工作方式为设备被动等待方式,即前兆设备等待客户端与其建立连接,并通过响应客户端发送的命令实现双方信息交换。在这种工作方式下,前兆设备总是处于被动等待状态,外界如果不主动与设备通讯,设备信息永远不会发送出去。这种工作方式对于通常的观测数据获取以及其他信息的交换是一般通讯中最常采用的工作方式,但对于动态信息以及监控报警信息的交换,如果被动等待外界通讯则会遇到前面所说的一系列问题,所以这里我们采取了设备主动发送信息的工作模式(王秀英等,2006b),即前兆设备自身在监测到报警信息或者其他动态信息后,主动将该信息发送到指定的接收方或者将信息以广播方式发送出去; 一直处于等待状态的前兆设备动态监控服务端接收到前兆设备发送来的动态信息后,对信息进行后续处理(显示报警信息,实时更新设备最新状态等)。
通过前兆设备主动发送信息的工作方式,可以省去服务端大量的请求命令,而设备端在信息或状态改变后,可以马上将其发送出去,使服务端可以在最快时间内获取设备的最新信息,从而解决设备动态信息实时获取问题。
(2)信息发送方式
采取前兆设备主动发送信息的工作方式,必须明确告知设备将信息发往何处,是发送给某一个确定接收地址,还是发送给多个接收地址,具体情况可以视消息接收端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需要接收设备动态信息的监控端不会只有一个。目前对地震前兆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动态监控的工作方式为三级监控:前兆台站、区域中心和国家中心,所以应将动态信息发送设计为可以发送到多个目的地。
前兆设备信息主动发送方式根据其使用目的和信息重要程度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
① 利用TCP协议发送
利用TCP(史蒂文斯,2005; 莱特等,2007; 王秀英等,2003)可靠连接方式确保信息被正确传输到目的地。由于动态报警信息对前兆设备正常工作至关重要,必须确保信息能够被正确传送,因此采用此种方式。
TCP协议发送方式,一次只能对一个监控服务端发送信息,对于多个监控端的情况,需要在发送信息时,依次跟每个监控端建立连接并将信息发送给对方。
② 利用UDP协议发送
UDP(史蒂文斯,2005; 莱特等,2007; 王秀英等,2003)协议不需要建立连接,因此不能保证信息被监控端接收并处理,但UDP协议简单易实现,占用系统资源少。通过UDP协议可以将信息发送给一个接收者,或者作为广播消息,使多个客户端接收同一条消息。对于动态监控的常规消息,每隔一定时间间隔都要发送同样的消息,所以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对设备资源的占用和发送信息的处理时间,减少网络上的冗余信息。
(3)信息封装格式
由于是由设备端主动发送信息,信息的接收端,即设备动态监控服务程序在接收到信息后必须能够识别信息来自哪个台站的哪一台设备,以便正确通知前兆台网技术人员。所以需要对前兆设备主动发送信息的信息格式作统一约定,具体来说,设备发送的信息应至少包含如下内容(图1):
① 设备序列号:前兆设备通讯规程(中国地震局,2005b)中定义的唯一标识前兆设备的一个12位编码,由厂家确定,不同设备对应不同的设备序列号;
② 台站代码:标识该设备所在的台站,从而可以由信息确定设备所在的台站;
③ 信息类型编码:标示监控信息还是报警信息,还可以对其进行扩充定义其他动态信息;
④ 信息产生(发送)时间:通过时间段的比较,可以确定收到的信息是否是最新信息;
⑤ 报警信息编码(可选):如果发送报警信息,进一步确定报警信息类别。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对该信息封装格式进行适当扩充,使其提供更多信息。
3.2 动态监控报警功能实现流程根据前述的前兆设备动态发送信息设计方案,我们设计了动态监控和动态报警功能实现流程(图2)。
图2中,动态监控模块每隔一定时间间隔就主动向服务端发送一个设备运行正常的信息,不需要处理任何外来消息,减少设备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当产生了预先定义的报警信息时,动态报警模块将该消息及时主动发送给服务端; 没有报警信息时,无需发送任何信息,避免没有报警信息而要处理和发送大量无用信息的情况,减少了对网络带宽的占用。
由设备监控软件运行流程可知,动态监控功能和动态报警功能与设备原来的通讯工作机制并不矛盾,可以通过增加处理动态信息的进程或模块得以实现,不会影响软件的整体结构,所以前兆设备可以在原来软件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很方便地增加动态信息实时监控功能。
由于只改变前兆设备的软件部分,而无须改变任何硬件设备,所以本设计方案不会增加前兆设备的成本。前兆设备通讯规程中已明确定义了设备软件的升级方式(中国地震局,2005a)。在设备实际运行中,各软件厂家都实现了通过网络远程更新设备软件,并在不断更正和改进设备运行中发现的软件问题。将本设计方案的实现加入到设备的软件中并通过行业网远程更新原来的设备软件,实现过程简单,不会产生额外费用。
4 动态报警功能实现实例
根据前面的动态监控、报警功能设计及工作流程,我们为一个项目特别设计了实现动态报警功能的前兆设备。如前所述,该设备对无人工作台站进行环境监测,有人进入时会产生报警信息并将信息发送到台网中心。台网中心安装报警信息接收软件,该软件平时处于等待状态,不向设备发送任何请求信息,一旦接收到设备的报警信息,即刻以声音和文字方式提示值班人员。报警信息包含了:报警信息产生的设备,设备运行的台站,报警信息产生时间,报警信息到达时间等等,以便工作人员采取措施(图3)。
5 结语
本文就目前前兆设备在动态监控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并在实际环境中进行了应用。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前兆设备动态信息获取,并可以简化动态监控服务端的工作,减少监控命令对网络带宽不必要的占用,以及对前兆设备通讯资源的占用。
本文介绍的方法是在现有前兆设备通讯协议的基础上提出的,不改变任何已有的硬件和软件结构,实现非常简单。该方法可以作为对通讯规程在前兆设备动态监控方面通讯约定的有益补充,以期在后续工作中可以在更大范围得到推广应用。
- 何案华,赵刚,王军,等.2008.串口前兆仪器的因特网接入方案与配套软件开发[J].地震研究,31(3):279-283.
- 美.莱特 美.史蒂文斯 著.2007.TCP/IP详解 卷2:实现[M].陆雪莹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史蒂文斯著.2005.TCP/IP详解 卷1:协议[M].范建华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王秀英,李海亮,周振安,等.2006a.地震前兆台站网络通讯方式探讨[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7(5):60-67.
- 王秀英,续春荣,周振安.2006b.IPv6技术在地震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探讨[J].华北地震科学,24(4):1-5.
- 王秀英,周振安,丁晗.2005.网络通讯技术在地震前兆仪器中的应用探讨[J].华北地震科学,23(4):26-30.
- 王秀英,周振安,李玉萍,等.2003.地震前兆仪器嵌入TCP/IP协议的初步试验[J].华北地震科学,21(3):14-18.
- 王秀英,周振安,刘爱春.2008.“十五”地震前兆观测设备网络通讯规程应用探讨[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8(4):131-135.
- 王秀英,周振安,牛从达,等.2004.高精度数据采集器网络通讯功能的实现[J].地震研究,27(2):203-207.
- 赵刚,何案华.2004.GPRS技术在地震前兆台网中的应用研究[J].地震研究,27(3):265-270.
- 中国地震局.2005a.中国地震前兆台网技术规程[M].北京:地震出版社.
- 中国地震局.2005b.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技术规程[M].北京:地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