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死亡人口台账》中记述的死亡人员,按照10岁一个年龄档进行人员死亡年龄段统计; 以Ⅶ度及Ⅶ度以上地震烈度区内以行政村为单位,按照不同年龄段对总人口数、死亡人数进行年龄段统计,详细数据见表3、图4。
表3 鲁甸地震死亡人员年龄分布
Tab.3 Age distribution of the victims of the Ludian MS6.5 earthquake
表4 鲁甸地震死亡人员分段年龄统计
Tab.4 Statistic of age groups of the victims of the Ludian MS6.5 earthquake
注:人口数据来源于云南省统计局,2014.
由表3和图2可知,鲁甸地震人员死亡主要集中在3个年龄段:0~9岁(低龄段)164人,占总死亡人数的27%; 10~19岁(幼年段)90人,占总死亡人数的15%; 70~79岁(高龄段)75人,占总死亡人数的12%。死亡人数最少的为90~99岁(老年组),仅死亡5人,占总死亡人数的0.8%; 其次为30~39岁(壮年组),死亡37人,占总死亡人数的6%。各年龄段绝对死亡人数在整体上呈现低龄与高龄双高峰的“U”字形分布特征。
从死亡率看,从90~99岁老年组到30~39岁壮年组依次降低,然后从20~29岁青年组到0~9岁低龄组逐步升高,整体呈现与绝对死亡人数相似的分布特征。其中,死亡率最高的是90~99岁老年组,其次为80~89岁、70~79岁年龄组,死亡率均高于0.5%; 死亡率最低的是30~39岁壮年组,其次为20~29岁、40~49岁年龄组,死亡率均低于0.1%。死亡率的U字型特征在以幼年青少年、青壮年、老年为分段基础的表4统计数据中表现尤为明显。青壮年的死亡率远远低于其他两个年龄段的死亡率,仅为幼年青少年年龄段死亡率1/2,老年年龄段死亡率的1/5。
对比1996年丽江地震、1975年海城地震人员死亡年龄段分布(图3),3次地震具有相似的人员死亡年龄分布特征,绝对死亡人数均呈现10岁以下、60岁以上双高峰分布; 死亡率均呈现高年龄段具有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较高死亡率,同时随年龄减小,死亡率逐渐减少,至低年龄段后稍有回升的分布特征(施伟华等,2012)。
图2 鲁甸地震死亡人员年龄分布
Fig.2 Age distribution of the victims of the Ludian MS6.5 earthquake
图3 鲁甸、丽江和海城地震3次地震人员死亡年龄分布
Fig.3 Age distribution of the victims of the Ludian MS6.5 earthquake,the Lijiang M7.0 earthquake and the Haicheng M7.3 earthquake
2.1 因房屋倒塌致死人员年龄分布特征
因房屋倒塌致死人员指在地震中因房屋倒塌导致被压埋致死或被房屋倒塌坠落物砸死的人员,是鲁甸地震中导致人员死亡最多的致死原因,共计死亡407人,占总死亡人数的66%。因房屋致死的407人,主要集中于0~9岁,共计99人(5岁以下死亡65人),占因房屋倒塌总死亡人数的24%; 90~99岁年龄段死亡人数最低,仅4人,占因房屋倒塌总死亡人数的1%。其余10~80岁各年龄段死亡人数较为接近,但总体呈现10~19岁、70~79岁年龄段两头高、30~59岁年龄段中间低的分布特征(表5,图4)。
形成上述分布特征的因素主要为:(1)20~49岁年龄段为青壮年人群,身体素质较好,拥有较强的抵抗力与自救能力,死亡率较低,而60~99岁老年人群与0~10岁幼年人群,身体素质相对较差,抵抗能力弱,且基本丧失自救能力,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2)鲁甸地震发震时间为16时30分,时值工作、务农时间,具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多数位处户外农田,少数位于屋内的青壮年也因其反应敏捷、行动迅速,震后可快速逃出屋外; 而身体素质较差的老人与孩子此时多位处屋内,行动较为迟缓,易造成较高的死亡率。(3)90~99岁老年组,虽死亡人数较少,但因其年龄段总人口数本身就很低,故具有了较高死亡率。
表5 鲁甸地震因房屋倒塌致死人员年龄分布
Tab.5 Age distribution of the people who died from building collapse in the Ludian MS6.5 earthquake
图4 鲁甸地震因房屋倒塌致死人员年龄分布图
Fig.4 Age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the people who died from building collapse in the Ludian MS6.5 earthquake
2.2 因崩塌滑坡致死人员年龄分布特征
除因房屋倒塌致死外,在鲁甸地震中死亡人数最多的是因崩塌滑坡致死人员,共计134人。因崩塌滑坡致死人员年龄总体分布特征与因房屋倒塌致死人员年龄分布特征相似,死亡人员主要分布于0~10岁,总计43人,占因崩塌滑坡致死总人数的32%; 其次为10~19岁,死亡23人,占因崩塌滑坡致死总人数的17%; 其余年龄段死亡人数相差较小,且死亡人数均小于15人。死亡人数总体呈现从低年龄段向高年段逐步减小的特征(表6)。
表6 鲁甸地震因崩塌滑坡致死人员年龄分布
Tab.6 Age distribution of the people who died from rockfall and landslide in the Ludian MS6.5 earthquake
2.3 因抢救无效致死人员年龄分布特征
《死亡人口台账》中记述因抢救无效致死人员共计60人,占总死亡人数的10%,主要集中于0~9岁年龄段,共计死亡20人,占因抢救无效致死人数的33%,其他年龄段死亡人数较为平均,无死亡高于10人的年龄段,且无分布明显的分布规律。从死亡率看,最高死亡率年龄段为70~79岁,死亡率0.06%,其次为0~9岁0.031%; 总体呈现“U”字形分布特征(表7,图5)。
对比1996年丽江地震(云南省地震局,1988)、1975年海城地震因抢救无效死亡人员年龄段分布,其死亡率分布特征十分相似:较高死亡率年龄段主要集中于60岁以上,死亡率高于0.05%,其次为10岁以下儿童及幼儿,死亡率高于0.02%; 其绝对死亡人数分布特征相似,均呈现高年龄段的老人与低年龄段的儿童死亡人数占总因抢救无效死亡人数的半数以上。这可能也是所有地震造成人员因抢救无效致死的共同特征(李永强,2012; 白仙富等,2013)。
2.4 死亡人员性别—年龄分布特征
《死亡人口台账》中有性别记录的鲁甸地震死亡人数为616人,其中男性303人,女性313人,男女比例为100:103。根据2010年云南人口普查资料,鲁甸地震灾区平均男女比例为100:87。灾区女性人口比例低于男性7%(云南省统计局,2012),但是死亡人数高于男性,约高出3%。死亡人数女性高于男性的主要年段集中于15~50岁育龄期及70岁以上老龄期(图6)。
表7 鲁甸地震因抢救无效致死人员年龄分布
Tab.7 Age distribution of the people who died from an invalid emergency treatment in the Ludian MS6.5 earthquake
图5 鲁甸地震因抢救无效致死人员年龄分布图
Fig.5 Age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the people who died from an invalid emergency treatment in the Ludian MS6.5 earthquake
图6 鲁甸地震死亡人员性别—年龄分布(图)
Fig.6 Gender-age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the people who died from rockfall and landslidein the Ludian MS6.5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