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数字观测台网”等项目,四川建成了224个基于自由场地表观测的强震动台站,主要分布于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则木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及周边地区,安装有SJL100和ES-T两种力平衡式加速度计,采用阈值触发模式存储和传输数据,获取采样率为200 sps的高质量加速度记录。随着国家和省级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的实施,四川建成了269个基准站、317个基本站和1 083个一般站,大致均匀分布于全省,观测数据采样率为100 sps。基准站布设在基岩场地,同时观测速度和加速度,安装(甚)宽频带地震计和力平衡式加速度计两种传感器,仪器观测墩建设于基岩面上。基本站参照强震动台站建设标准,以自由场土层地表观测为主,台站分布在乡镇政府、中小学校等人口密集区域,安装力平衡式加速度计传感器,仪器观测墩通过钢筋与场地土紧密连接。一般站以服务于地震预警和地震烈度速报为目标,建在通信铁塔站点的机房内,安装MEMS传感器烈度仪,烈度仪安装在水泥地面或固定在不高于地面30 cm的墙体上(江鹏等,2021)。由于通信铁塔一般建在空旷区域的居高点上,一般站多数位于山坡和山顶上,观测数据受到一定程度的地形影响。
表1 四川地震预警台网安装的传感器和数据采集主要技术指标
Tab.1 The sensors and their main technical indicators in the Sichuan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Network
泸定MS6.8地震发生在巴颜喀拉地块东缘区域,震中位于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磨西断裂附近。鲜水河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部的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南与安宁河断裂在康定一带相接,北与甘孜—玉树断裂相接,是我国动力作用环境和地壳运动变形最强烈的断裂带之一,历史上具有较强的地震活动性,曾发生多次强烈地震。泸定MS6.8地震后中小余震频发,截至2022年10月8日10时共记录到余震5 527次,余震整体趋势呈NW—SE走向,中段密集区呈团状分布。初步震源机制解显示此次地震为走滑破裂,反演显示破裂方向以南东侧为主,主要破裂长度约20~25 km。扣除个别记录错误和受到干扰的数据,泸定MS6.8
地震共获取1 799组加速度记录,其中基准站194组、基本站371组、一般站1 234组,记录数量相比以往中强地震有量级上的提升,仅震中距100 km内就有128个台站获得加速度记录,本次地震获取记录的台站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地震造成部分监测台站停电或通信中断,导致震中附近6个台站获取的记录不完整,另外T2402、T2404台站记录到的垂直向数据有误,本文仅采用这两个台的水平向数据。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地震中还获取了36组基本站和一般站同台址观测数据,经过初步对比分析,两种仪器记录的加速度时程在幅值和频谱上基本一致。
受观测仪器本身及近断层绝对位移等原因的影响,观测台网获取的原始地震记录会产生零线偏移的现象。少量台站受到通信和其它干扰等影响,导致记录存在中断、丢包、失真、信噪比过低等现象。本文对获取的强震动记录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预处理:①剔除波形不完整或者波形有明显错误的记录; ②剔除信噪比过低的记录; ③对记录进行格式转换并去除仪器响应; ④多数记录通过减去P波前10 s无干扰噪声的平均值去除零线偏移,少量干扰较多的数据通过减去全时程平均值的方法去除零线偏移; ⑤强震动记录的零线偏移和干扰噪声对加速度积分过程有较大影响,在仿真速度和频谱分析前进行4阶巴特沃斯高、低通滤波处理(Boore,2005; 金星等,2004),参考仪器烈度计算标准,滤波范围选择为0.1~10 Hz; ⑥仿真加速度、速度和位移; ⑦计算PGA、PGV、仪器烈度等参数。表2列出了震中距50 km范围内的强震动记录及其参数。
图1 获取到泸定MS6.8地震记录的台站分布(a)及泸定MS6.8地震余震分布(b)
Fig.1 Distribution of the strong-motion stations recording the Luding MS6.8 earthquake(a)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Luding aftershocks(b)
表2 震中距50 km范围内强震动记录及相关参数
Tab.2 Seismic records and relate parameters within the range of 50 kilometers from the epicenter
本次地震最大PGA由SC.CNXJ台获取,因记录的零线发生不规则偏移,对其进行分段调零后三分向PGA分别为873.92、1 368.53、852.70 cm/s2,PGV分别为16.41、26.53、-18.01 cm/s,计算得到仪器烈度为8.2。在震相分析中发现,本次地震强震动记录有3个特点:①垂直方向峰值较大,多个台站垂直向PGA超过0.3 g,最大达到0.8 g。②P波峰值大于S波峰值的“大头波”现象较多,2022年芦山MS6.1地震中该区域台站同样记录到该现象; ③近场加速度记录的长周期成分非常显著,多个近断层台站记录到速度大脉冲现象,如记录到本次地震最大仪器烈度的SC.V2271台,PGA为519.57 cm/s2,但PGV达到-131.76 cm/s。